大圩古镇位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,地处漓江中游的东岸。据史书记载,古镇始建于公元200年(西汉末年),中兴于明清,鼎盛于民国时期,距今已有千年历史,远在600年前,大圩以其“大”,成为广西四大圩镇(宾阳的芦圩、苍梧的戎圩、贵县的桥圩)之最。大圩是水路交通枢纽,北通湘、赣,南达梧、穗,因此北宋时就已经是商业繁华集镇,明清时更为发达。明初诗人解缙有诗曰“大圩江上芦田市,百尺清潭万竹围,柳店积薪晨昏后,壮人荷叶裹盐归”。即使在抗日时期,也有“小桂林”之称,赶圩人数仍可高达1万余人。大圩老街上的石板路建于民初,顺着漓江沿岸而建,长2.5公里,宽2米,多用青石板镶铺而成,共计用料1.5万块;其中0.5公里为卵石铺筑。石板路两边是保存基本完好的老房子,多为青砖、青瓦的两层明清建筑,砖木结构,前店后室,历史沧桑随处可见。而且还保留着许多竹编作坊、草鞋作坊、传统的丧葬用品店、草医诊室、老理发店等一批古老的手工作坊。沿路共设8街,有13个码头,比桂林市的码头还多5个。
大圩古镇的旅游还处在初级阶段,设施和服务尚在起步中,因此古镇被国内一些旅游者成为处女古镇之一。如果加以整体规划和打造,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地方。其中印象较深的是一处尚在建设中的博物馆,里面收集的东西不少。
古镇风貌

门板上保留的文革符号

街边卖的盐蛋

解缙的诗

在街上休息的老人

古镇尽头一角
评论